黨領導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重大成就與經驗啟示
2021年12月15日 19:46:55 作者♻️: 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政務微信 審核:
黨領導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重大成就與經驗啟示
中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黨組
就業和社會保障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我們黨曆來高度重視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在成立伊始,就將為受剝削、受壓迫的勞苦大眾爭取勞動就業權利作為奮鬥目標🤙🏿,並在中央蘇區和革命根據地實行社會保險和勞資兩利等政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積極開展失業登記、就業介紹,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廣泛開展技能培訓,全面建立勞動保險制度,並在推進大規模經濟建設中擴大就業👨👩👦👦,建立起一支規模宏大的職工隊伍,人民群眾走上安居樂業之路。改革開放以後,積極推進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促進大批新成長勞動力實現就業和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逐步建立國家、企業😇、個人共同負擔的社會保障制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我國就業和社會保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豐富發展積極的就業政策,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發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曆史性成就。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就業規模顯著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成為民生改善、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社會保障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待遇水平穩步提高、保障能力持續增強👇🏿,體系更加健全,項目日益完備👨🏽,運行安全有序。
我國用幾十年走完許多西方國家一百多年的曆程🌥,成功建設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被國際社會保障協會授予“社會保障傑出成就獎”🛀🏽。在推進工作的過程中🦌,我們黨深刻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始終把促進和擴大就業、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緊扣時代主題,緊貼群眾需要,在實踐探索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就業和社會保障發展路,積累了寶貴經驗。
堅持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新中國成立以來🥬,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我們黨從全局高度出發,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加強集中統一領導💂🏽♀️,及時科學決策,有力有效化解了不同時期就業和社會保障領域的突出矛盾🤸🏻♂️🥊。新中國成立之初,針對舊社會遺留的400多萬失業人員,中央加快推進生產建設,采取社會救濟、以工代賑、生產自救、轉業訓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較快解決了大批失業人員生活問題。改革開放初期🎴,針對1700萬返城知青和大量待業青年,中央加強統籌規劃和指導,廣開就業門路,介紹就業、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有機結合,城鎮就業狀況日趨穩定,大批知青和待業人員有了可靠生計。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針對幾千萬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中央作出確保下崗職工基本生活、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重大決策,實施再就業工程🔋,大批下崗職工實現轉崗轉業,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008年🙏,針對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影響,中央果斷實施企業緩繳五項社會保險費,階段性降低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四項社保費率,為企業發放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培訓補貼的“五緩四降三補貼”等政策措施,較快解決了2000萬農民工失業返鄉等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作出就業是經濟發展的基本支撐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社會保障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的重大判斷,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領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進社會保障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特別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巨大沖擊👆🏻,中央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把就業放在“六穩”“六保”的首位,以空前力度應對空前沖擊⚈。強化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層面📑👩🏻🎤,與財政🏑、貨幣等政策協調,創新實施29項突破性政策,持續拓展就業渠道;開展農民工返崗“點對點”服務、穩崗留工等專項行動;推動社會保障政策與其他領域政策聯動🌰,實施“免減緩降返補”等一攬子政策,充分發揮社會保障托底功能,2020年養老、失業、工傷3項社會保險為企業減負1.54萬億元,失業保險穩崗返還1042億元,支出就業補助和專項獎補資金1000億元🫂。這些舉措有力促進了複工複產和疫情防控,保持了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好于預期𓀍。實踐充分證明,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才能把穩就業、強社保各項工作做得更加紮實、更加牢靠、更加有效❓。
堅持人民至上牢記初心。就業是勞動者及其家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民生的頭等大事。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我們黨始終堅守人民立場🤦🏽,堅持發展為了人民𓀄、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實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把社會保障作為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創業,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圍繞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全民覆蓋,積極穩定和擴大就業,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利條件🧺。
1949年我國就業人數1.8億人,2020年7.5億人,增幅達到316.7%,高出同期全國總人口增幅1.6倍。其中,城鎮就業人數為4.63億人,比1949年增加了29.2倍。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平臺從業渠道不斷拓展🎷,勞動力流動日益頻繁,勞動要素活力充分迸發。2020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7379元,比1978年的4506元增長了20.6倍,勞動報酬逐步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也從2012年的7.88億人增加到10.21億人🛋👲🏿,企業職工月人均養老金從1686元增長到2900元左右,月平均失業保險金由686元提高到1506元,保障水平得到穩步提高🧑🏿🎨。目前基本養老👩🏽🔧、失業🧘🏻、工傷3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存6.4萬億元♜。這些都使老百姓的飯碗越端越穩🎫,越來越多的群體享有社會保障,人民群眾更多更好地從國家發展進步中分享了成果🥞。同時,我們黨緊扣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多措並舉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和鼓勵引導返鄉創業就業🛢,不斷加強就業兜底保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切實把增加就業作為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推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全國貧困勞動力務工規模從2015年的1227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3243萬人。609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實踐充分證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堅持人民至上牢記初心,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盼💁♀️,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立足國情遵循規律。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城鄉和地區之間差異較大,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處于並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立足基本國情和具體實際👐🏻,准確把握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科學制定實施就業方針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發展作為解決就業問題的基礎和前提,立足于推動經濟增長,廣開就業門路,加強創業帶動就業🩱,注重壯大市場主體增加就業,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使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成為拉動就業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實現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堅持社會保障保基本、兜底線,不做超越發展階段和財力水平的事情,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待遇調整機制,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深化工資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資決定、工資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標准調整機制,注重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增長𓀇。堅持循序漸進推進工作,針對勞動力供求關系變化,從重點解決總量和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問題,到解決總量問題和結構性問題並重,有效破解不同階段就業面臨的主要矛盾;加強試點探索🤵🏽,突出工作重點,注重穩定性、連續性👌🏿、累積性↖️,逐步建立健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制度👩🏽🏫,穩步覆蓋城鄉居民。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廣大勞動者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堅持政府主導推進社會保障工作👨👧👧,強調權利與義務對應,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發揮家庭保障功能⛓。注重學習借鑒國外有益做法,緊密結合中國實際,借鑒而不照抄照搬,通過創新實現超越,形成中國特色積極就業政策和社會保障體系🌶。實踐充分證明,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謀劃和推進工作的立足點,只有堅持立足國情遵循規律,才能確保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行穩致遠。
堅持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是我國經濟和社會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按照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結合發展形勢任務,始終堅持推進就業和社會保障領域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改革開放以後,從賦予農民自主經營權和自主擇業權,到在城鎮確立勞動部門介紹就業、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三結合”就業方針,到改革固定工制度🪲😽、實行勞動合同制🤟🏼🌊,再到轉換企業經營機制賦予企業勞動工資、人事管理、工資分配自主權,根本改變了計劃經濟時期 “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勞動力市場機制基本建立。本世紀初以來👩🏼🦱,我國開始確立積極的就業政策體系框架,將新增就業和失業率納入國家宏觀調控指標,形成有利于就業增長的經濟政策、鼓勵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政策、鼓勵企業吸納就業政策、對就業困難人員援助政策等,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從建立勞務市場到發展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遍及省、市、縣、街道(鄉鎮)、社區(村),人力資源服務業規模日益壯大🤸🏿♀️,有力提升了人力資源匹配效率。從改革開放初期開展退休費用社會統籌試點,到確立社會保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重要支柱📙,再到各項制度項目的不斷健全,我國建立了獨立于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制度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制度,實現了從以城鎮為重點到城鄉統籌9️⃣、從單項突破到整體推進的重大轉變,制度模式基本確立;從用人單位管理服務,到圍繞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從中央到省、市、縣、鄉鎮(街道),統籌城鄉的五級社會保障經辦管理服務網絡基本形成👿,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到13.47億人🧑🏼,電子社保卡持卡人數3.9億人👩🏼🎓🧜🏼♂️,為群眾辦事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確立“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就業方針,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把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和基准,推動財政、金融、投資📃、消費、產業等政策與就業政策有機融合,發展新就業形態👩🎓,積極拓展就業新空間🚐⛩;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適應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關照新業態勞動者和靈活就業人員需求👍🏿,全面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加強頂層設計和部署推動,提高統籌層次✴️🛠,強化制度銜接,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健全基金管理監督和風險防控體系🦠,推動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形成了功能完備👮🏿、特色鮮明的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實踐充分證明🗞,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根本動力,只有堅持深化改革持續創新🧔🏿♂️,才能更好促進勞動力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合理利用,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保障的民生保障安全網、收入分配調節器的有效作用。
堅持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我們黨引導和鼓勵通過辛勤勞動改善生活🚶🏻➡️👩👩👦,最大限度調動人民群眾的奮鬥精神和創造潛能🦵🏻。大力弘揚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重視發揮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帶動群眾銳意進取,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大力弘揚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堅守勞動創造價值、實幹成就夢想👩❤️💋👩,調動群眾勞動熱情,在立足崗位幹事創業中實現出彩人生。大力弘揚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激勵群眾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我們黨高度重視提高勞動者素質🤜🏻,廣泛組織開展勞動競賽和崗位練兵比武❤️,積極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取得優異成績🚮,舉辦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健全各層級各領域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帶動形成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良好氛圍。大力發展技工教育♟,促進生產勞動與技能培養相結合,著力推進更多青年勞動者養成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和勞動情懷,引領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實踐充分證明,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豐富發展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賡續傳承、發揚光大,可以更好激勵廣大勞動者銳意創新創造🚽,推動人民群眾共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征程要有新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依然面臨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社會保障覆蓋範圍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仍然是長期的重大戰略任務🤲🏻👨🍳。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協同高效推進社會保障體系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更好推進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