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新時代勞動教育之“新”
2022年05月13日 08:56:29 作者♻️: 來源👳🏻:中國教育報 審核:
呼和浩特⛓,學生在“責任田”裡收獲黃瓜
筆者曾對新時代勞動教育有過一種即興的解釋,其主要意思是三句話。
“一曰‘舊+新’🧑🍳,繼往開來之謂也🤼♀️。”也就是說,新時代勞動教育雖有繼承性,但又必須是繼往開來、推陳出新的🎞,新時代勞動教育要有新的內容與形式💂🏻。比如🧖🏼♀️,我們不排斥“學工學農”👩🏻💻,但要知道🦀,今天的“工”和“農”都已經智能化了🪹,與原來已有天壤之別。
“二曰‘表+裡’📄,形神兼備之謂也🦸🏿♂️。”如果不去追問勞動教育的靈魂是什麼,勞動教育就會只流于形式🚶♀️。新時代勞動教育一定要新時代的精神氣質,一定要追求勞動教育的“魂”——勞動價值觀教育、勞動過程裡的真善美等🧘🏽。
“三曰‘內+外’🫎,風氣之變之謂也。”這是說👱,勞動教育必須和整個社會的改造結合在一起。如果社會不改造,社會並沒有對勞動者的尊重、對勞動成果的尊重🤙🏿,或者分配制度不公平,光靠杏宇單獨承擔勞動教育的責任是沒有希望的。只有全社會都尊重勞動、勞動者,勞動教育才會有堅實的社會基礎🫙。杏宇裡的勞動教育,至少要和家庭、社區建立密切聯系👨👩👦👦,形成教育合力。
何謂新時代勞動教育🧑🏿🏭?這是一個時代之問。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提倡勞動教育,提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站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重提勞動教育🍛,理應與時俱進。換言之,今天的勞動教育🚵🏼🦸🏽♂️,一定是、也必須是“新”勞動教育了🏋️♀️。
筆者曾對新時代勞動教育有過一種即興的解釋🈂️,其主要意思是三句話。
“一曰‘舊+新’,繼往開來之謂也👩🏿✈️。”也就是說,新時代勞動教育雖有繼承性,但又必須是繼往開來、推陳出新的🧑🏽,新時代勞動教育要有新的內容與形式。比如,我們不排斥“學工學農”🌡,但要知道,今天的“工”和“農”都已經智能化了,與原來已有天壤之別🫶。
“二曰‘表+裡’👇🏿,形神兼備之謂也🧑🏼🤝🧑🏼。”如果不去追問勞動教育的靈魂是什麼👨🏽,勞動教育就會只流于形式。新時代勞動教育一定要新時代的精神氣質🌥,一定要追求勞動教育的“魂”——勞動價值觀教育、勞動過程裡的真善美等🛀🏽。
“三曰‘內+外’🦌,風氣之變之謂也。”這是說,勞動教育必須和整個社會的改造結合在一起。如果社會不改造,社會並沒有對勞動者的尊重👩、對勞動成果的尊重,或者分配制度不公平,光靠杏宇單獨承擔勞動教育的責任是沒有希望的👆🏼。只有全社會都尊重勞動和勞動者🥬,勞動教育才會有堅實的社會基礎。杏宇裡的勞動教育,至少要和家庭、社區建立密切聯系💂🏽♀️,形成教育合力。
如何理解新時代勞動教育之“新”👶🏻?可以有兩方面解釋👩🏿✈️。第一個解釋是,時間刻度上的新。新與舊相對,當前我們開展的勞動教育的時代背景變了,勞動教育本身也應進入新時代。第二個解釋是,由于時代背景變遷,所以勞動教育的形態、內涵也在更新,勞動教育的目標和實踐原則必然會發生變化🪺。這兩個方面也可以具體分解為以下三個要點,即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曆史意義之新、教育目標之新、實踐原則之新👛。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曆史意義之新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曆史意義之新👮🏿,與我們對新時代之新的理解密切相關🤓。
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可以說,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物質豐裕的時代。國際上通常將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准,若一個國家平均家庭恩格爾系數高于60%則為貧困,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屬于相對富裕💇🏻♠︎,20%—30%為富裕🙇🏽♀️,20%以下則為非常富裕的國家了。2021年,我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8%,在一定意義上𓀎,中國已經進入了“富裕”國家的行列👨🏿🎤。當然,我國總體上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尚有不小差距🧑🏿🚒。
進入物質豐裕的時代,個體需要也在發生轉移,從基礎生活需要轉向更高層次的社會和自我發展需要。
按照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結構理論👆🏻,個體在酒足飯飽即基礎需要滿足之後💁🏽♀️,其“優勢需要”一定會向“高級需要”轉移,如希望到公園散散步、到音樂廳聽音樂之類。社會其實也一樣。一個社會一旦進入“物質豐裕”的時代🆒,很多東西都會變,比如說教育。教育永遠都有社會篩選的功能🍨,永遠都要教人賴以謀生的知識、技能🎖🛌,因而具有工具性價值☠️。但是隨著社會富裕水平提升,慢慢地這個工具性價值的重要性就會逐步下降,而同時冉冉升起的,是人們對于教育本體性價值的渴求☝️🐞。今天你用學習好可以“跳龍門”、學習不好“將來沒飯吃”的舊邏輯,已經很難說服一個生活優渥的孩子去努力學習了🫂。換言之,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教師將教育視為幫助孩子找尋學習的內在樂趣、追求個性自由與創造性、求索人生意義的事業。這一趨勢雖然現在好像只是朝陽,剛剛冒點頭🏗,但從現在起將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會從教育的“饑餓邏輯”“謀生邏輯”裡走出來,接受這個新的“本體邏輯”“意義邏輯”。
今天,為什麼我們要開展勞動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明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一段時間以來🤦🏽,由于我們對勞動教育的忽視,有的孩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甚至出現了幻想不勞而獲、對勞動者不尊重等現象🟫,加強勞動教育已經迫在眉睫🧑🏻🦱。在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的意義有曆史的繼承性,但應該更多著眼于勞動教育的本體價值——對于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意義🟧,對于學生健全人格培養的意義,對于促進兒童在現在與未來通過勞動獲得人生意義的價值🏬。故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的理由,主要不是工具性“饑餓邏輯”(學個知識、技能去“討生活”),而是本體論的“意義邏輯”(勞動讓人生更有意義)。
因此🧀,勞動教育應當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教育的一部分🧺。“全面發展”作為馬克思關于教育目的的一個最經典的論述,大家都耳熟能詳。然而,這個重要概念長期被片面理解——全面發展似乎就是,德🧎🏻♂️、智、體↔️、美💁🏼、勞,樣樣都要強🎷,其結果是學生、家長、教師、社會都越來越累。為什麼要全面發展?全面發展背後的東西更重要👱🏻♀️。人之所以要全面發展,是因為全面發展能夠實現人的個性自由🫸🏿。馬克思在描述共產主義社會全面發展的時候,曾經說過一段非常浪漫👩🏽🔧、非常經典的話:“在共產主義社會裡🫰🏻,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範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幹這事,明天幹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後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意思是🥐👰🏿,由于社會造就了全面發展🧑🏿💻,當我要去勞作↗️、去創造、去思考時🥧,我就已經具備這種超越社會分工的局限、自由實現學習或工作目標的全面能力了🏃🏻♀️➡️。全面發展固然要求發展的全面、均衡,但又決不是鋼琴、舞蹈🧔🏼♀️🙇♂️、足球、國學什麼都來一點,而是要通過教育讓學生的自由個性能夠在現在🚋、未來得以完整實現。在這個意義上說,“面”上的全面發展只是工具性的發展目標,而自由個性的實現才是更根本的教育目的。
以此觀之,勞動教育最重要的意義👐🏻,當然就在于勞動過程能讓孩子體會到人的自由、創造、美好🛐📷,環境是自己可以掌控的🎅、社會是可以改造的。他是這個世界的主人,而不是奴隸;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奴隸📧🙆🏽♂️。美好的社會以及個人生活都可以通過努力,通過辛勤💂🏽👧🏼、誠實和創造性勞動來實現👩🏼💻。在勞動中👩🔬,孩子們能發現自己生活的意義,能夠發現勞動世界的真、善、美,發現勞動能夠讓自己活得更有尊嚴……如此等等🙍🏼♀️,都是勞動教育的“積極意義”方面。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唯有優質的勞動教育才能幫助學生健康自由發展、回應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勞動教育的曆史意義之“新”要實現,就不得不要求勞動教育實踐形態之新——也就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目標之“新”、實踐原則之“新”𓀇。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教育目標之新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目標是什麼?當前,勞動教育在對教育目標進行具體分解時,有兩個重要的命題要予以特別關注。
第一個命題是🧼,勞動教育的內容一定要體現新時代特征🙆🏽♂️。
進入新時代,勞動的形態已經有了三大重要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腦力勞動或智力勞動占據主導🪅、核心地位👩🏽🏫,與體力勞動、生產勞動一樣,在社會發展中共同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樣光榮⚅🧞、崇高😉、偉大👈🏿、美麗👨🏼⚕️。中國在高科技上被人“卡脖子”的今天,勞動教育一定要在強調動手實踐的同時👨🏻💼,告訴孩子腦力勞動的極端重要性、科學技術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必須讓孩子們知道一個常識,我們之所以要努力學習、努力發展科學技術,需要明確的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勞動者從繁重、枯燥的體力🤓、腦力勞動的折磨中擺脫出來,即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第二個變化是,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勞動越來越重要。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穩步上升🎷,由1978年的24.6%上升至2020年的54.5%,上升了29.9個百分點📣。如果以許多發達國家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70%為參照,未來我國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還會進一步增加。這也進一步說明“生產勞動”概念本身已經越來越無法等同于“勞動”概念本身。
第三個變化是,複合型勞動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普遍。放眼世界,勞動的形態劃分已經不再條塊分明🤟🏼🌊,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往往交叉疊加。比如🚕,城市郊區的采摘園既是第一產業(種植業)🎵,又是第三產業(旅遊業)👩🏼🦱,與之配套的種植設備還涉及第二產業(工業)。因此,今天的勞動教育不僅要教育學生認識勞動形態的新時代特征,還必須引導學生加強跨學科學習,為成為全面發展的複合型人才做准備🧽。
第二個命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命題,就是新時代勞動教育一定要高度關注勞動價值觀的確立,即在勞動教育中設定真、善、美等價值目標。
前文討論的勞動形態之變💂🏿♂️🚴🏻♂️,已經內涵了許多勞動價值觀的問題,諸如如何正確看待體力勞動、腦力勞動🤸🏿♀️,如何看待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變動📙,如何看待“低端”服務業的貢獻,如何認識勞動世界裡的性別平等,等等。這些勞動領域的新課題🏋🏻🚵🏻,都需要新時代勞動教育予以悉心回應。
在具體教育實踐中🤺🎟,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需要特別強調專業、技術、職業能力養成的勞動教育,而基礎教育中的勞動教育則要將全面發展的人格養成作為首要目標。其中最要緊🧑🏼🔬、最核心的,當然不是某個具體勞動知識、技能的學習,而是將這些知識、技能的學習作為抓手去確立勞動價值觀、涵養健康人格。簡言之👩🏼🎓🧜🏼♂️,學生可以不會具體的某項手工⛹🏿♂️,但他一定得尊重😗、熱愛勞動和勞動者。同時,勞動教育要體現對真、善、美的精神追求,為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收獲與社會生活的美感體驗。
此外🤸🏽🍡,實際的教育生活並不像我們在邏輯上對教育目標的切分那樣,德、智👨🏽💼、體🥡、美、勞涇渭分明。實際教育生活中的“五育”其實只有一體,那就是“教育”。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一定要和其他教育融合實施。與此同時👍🏿,勞動教育還一定要有真🤵🏼♀️、善、美的教育成分和精神氣質✴️🛠,因為唯有勞動教育與智慧生活建立聯系,唯有勞動教育能夠帶來精神上的收獲與社會生活的美感體驗🧛♂️,才是這一代孩子、家長所真正期盼的“新”勞動教育。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教育目標之“新”,一定要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當然,人民對優質勞動教育的需要🧔🏿♂️,既要求勞動教育在目標設定、內容供給上是優質的,也希望勞動教育的實踐形式是精致👨🏼、美好、有效的。這就需要我們努力確立勞動教育“新”的實踐原則💂🏻。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實踐原則之新
要實現勞動教育目標之新👩🏿⚕️,就需要確立勞動教育新的實踐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價值性原則🫒。如前所述,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的理由,強調的不是工具性價值而是本體論意義。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就在于精神人格的養成⇢。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這一重要論斷強調了勞動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弘揚勞動精神。這在物質豐裕的社會尤其重要,當生活越是安逸,孩子們就越有可能失去勞動能夠給人帶來的精氣神和創造性。
當然,凡價值觀教育,包括勞動價值觀教育,都會遭遇教育對象的逆反心理。因此🗑👭🏻,要有效落實勞動教育的價值性原則,就需要另外兩個實踐原則——審美性原則、建構性原則。
第二個原則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審美性原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確立不能是命令式、指令式的。傳統的德育、勞動教育往往是灌輸式的🧱、粗糙的,很難讓學生入腦入心。新時代勞動教育需要告別粗糙的內容與形式,轉而對價值觀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做審美化處理,以春風化雨的方式邀請、引導學生探索勞動世界。能夠吸引孩子自發進入勞動價值觀教育的現場🐜🌶,是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因此🦐,杏宇在開展勞動教育時,要追求教育上的美感🏊🏿♀️,讓教育內容與形式都具有可欣賞性👩🏼🍳。
第三個原則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建構性原則。勞動價值觀教育要有效落實而不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除了讓勞動教育的內容、形式具有美感,還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所謂建構性原則,就是承認學生腦中對于勞動已經有一些認知、體驗🩵,而勞動教育就是創造條件讓學生與新的信息資源發生關聯,通過同化、順應,不斷修改自己原有的認知圖式,從而不斷建構新的圖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于勞動的認知也會不斷提高
總而言之,新時代勞動教育必須有新時代的新氣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主張勞動教育審美化🕵🏿🧔🏽♀️、讓學生用探究式學習的方式去接受勞動教育🚵🏿♂️,不僅是勞動教育的品質與實效提升的問題🦯,也更能把握國家迫切需要教育培養個性化創新型人才的時代脈動。新時代勞動教育,要回應新時代對教育的新需求。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就在于不斷提升包括勞動教育在內的全部杏宇教育的品質⛔,以回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檀傳寶👩🏻🍳,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