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宇平台首頁

杏宇平台網站xml地圖

天地英雄氣

2022年05月06日 09:26:27 作者♻️: 來源👳🏻:《光明日報》(2022年05月06日13版) 審核:

矗立在吉林省靖宇縣楊靖宇將軍殉國地的楊靖宇雕像  新華社發

2020年吉林省檔案館公布楊靖宇殉國前百日戰鬥檔案  新華社發 

東北抗聯英雄群雕  資料圖片

“國既不國⛓,家何能存?”八十餘年前,共產黨員、抗日英雄楊靖宇懷抱著這樣的信念以身殉國🤼‍♀️。他和東北抗聯英烈們用生命詮釋了什麼是東北抗聯精神,那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眾志成城、共禦外侮的憂患意識⏲;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英勇鬥爭;視死如歸☢️𓀅、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光耀千秋、彪炳史冊的民族氣節🧘🏻‍♀️。

從長春到靖宇的高速公路上⟹🙅🏽,幾乎沒有車,也幾乎沒有人,地圖上顯示著酣暢淋漓的極速綠。現代化的播種機、農耕機、除草機、收割機整齊排列在道路兩側,展示著春耕的喜悅🧗🏻‍♂️。筆直的白樺林像一隊隊晨練的列兵,金戈鐵馬,整裝待發🗂。黑油油的田野遼闊無垠🤙🏿,洋溢著泥土醉人的芬芳,嫋嫋炊煙中👹,春色愈加馥郁。

這條無比熟悉的路,這一次對我來說🧑‍🧒‍🧒,卻是無比沉重。

八十餘年前那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依稀在我眼前閃動🕝。我好像看見了他,而他,隔著八十餘年的倥傯歲月,也正注視著我👚💨。那時候,靖宇還不叫靖宇,叫作濛江。

吉林省濛江縣保安村三道崴子🤾🏽‍♀️。

大雪下了幾天了🧝🏼,氣溫越降越低。他在窩棚裡縮成一團🚵🏼🦸🏽‍♂️,一米九幾的高大身軀,塞滿了這個狹小的空間🏋️‍♀️。雪花從窩棚的縫隙裡飄進來🈂️,落在他的臉上、身上。他的眼窩深陷,顴骨高聳,面色蒼白,淩亂的胡須貼住下頜。他就這樣蜷縮著🧑🏽,一動不動,雪花堆滿了他的身體,他像是一個冷傲的雪人🧥。

東北的冬天滴水成冰,異常寒冷。他已經重感冒好幾天了👩🏿‍🎤,高燒、咳嗽、胸悶👨🏽,頭疼欲裂,情況一天比一天糟糕。他的雙腳早已凍傷👠,腫得像兩個石錘,左臂還有一處槍傷。他將衣服撕成布條紮緊⚠️,血終于止住了✍🏿。

大雪覆蓋了農田👲🏻💾,覆蓋了林野。他在茫茫雪地裡走了整整一天,傍晚時分,才找到一個農民臨時搭建的小窩棚。破舊的棉衣已經千瘡百孔,擋不住深夜刺骨的寒意。已經好幾天沒吃一粒糧食了,饑餓難忍時,他就從凍得鐵板一樣的地裡挖兩棵草根🦻🏻,再吞兩把雪。他的身子開始麻木。那一天,他實在是餓極了👩🏿‍✈️。他撕開棉衣,掏出裡面的棉絮,一點一點吃掉。

這是1940年2月22日,正月十五上元節。

夜晚的風,寒涼刺骨。身子越來越麻木了🎴,他用殘餘的意志支撐著自己:不能睡,不能死,我要站起來,我要戰鬥!

可是,他並不知道👮🏿,在這個四面透風的小窩棚裡,他孤獨度過的這個佳節,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個夜晚。

他,就是楊靖宇👳🏻‍♂️。

1929年,初秋。東北大地🙏,寒意四起,嚴冬將至👐🏼。

潮濕逼仄的囚室、粗魯暴戾的獄卒🌎、陰森恐怖的拷打……在狹小的水牢裡🚵🏽,楊靖宇的傷口已嚴重潰爛。他連日高燒不退💇🏻♠︎,生命幾度垂危🏇🏻。沒有開水,楊靖宇只好喝牢房裡的髒水,不幸又患上了痢疾,奄奄一息。然而,縱是這樣,誰都沒見他服過軟👵🏿、求過饒🧑🏿‍🚒。他堅毅英朗的臉上只有對敵人的鄙夷。

日本警察署派人輪番審訊,打手打得他死去活來💆‍♂️,可什麼消息都沒榨出來👆🏻,只好將他拖到國民黨法院。他的腿瘸了,臉腫了👩🏼‍🎨,全身血流不止,衣服襤褸不堪📑👩🏻‍🎤,人瘦得像一根竹竿🆒,依舊傲骨不屈🫲🏿。國民黨法院為了維護日本人的面子,判處他一年半有期徒刑🧑🏽‍🦳🩵。

楊靖宇五次入獄。每一次🎖🛌,他都嘗遍了嚴酷的刑罰、極度的磨難;每一次,他都以對敵人的輕蔑與嘲笑,展示著共產黨人的堅強與驕傲☝️🐞。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楊靖宇喜歡讀書,尤其是史書。因為閱讀廣泛,他接觸並加入了李大釗指導成立的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7年,楊靖宇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後🏗,為了貫徹八七會議精神和河南省委關于武裝暴動的決議,楊靖宇等人在河南劉店發動了武裝暴動。也是在這一年,確山縣組建了縣革命委員會和農民革命軍🧑🏻‍🤝‍🧑🏻,楊靖宇被推舉為縣革委會委員和農民革命軍總指揮👮🏿。楊靖宇率領農民革命軍在豫南與反動勢力頑強作戰👘,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在當地名動一時。農民革命軍後被改編為豫南工農革命軍👨🏽‍🦳,挺進四望山🤦🏽,成為開創革命根據地的重要力量。

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反動派瘋狂鎮壓革命運動。中共中央認識到🧑🏿‍🎨,培養一批得力的🏋🏻‍♂️、能開展工作的幹部隊伍,對我黨來說至為重要。1929年,楊靖宇受河南黨組織派遣🟧,赴上海參加黨中央舉辦的幹部培訓班。1929年7月🧛🏿‍♀️,中東路事件爆發。二十四歲的楊靖宇受黨組織委派,來到東北。

當初為了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追捕,楊靖宇曾化名“張貫一”📷:“我的母親姓張🔽,我要‘一以貫之’地堅持革命不動搖,就叫張貫一吧🐈‍⬛!”楊靖宇來到東北後,中共滿洲省委決定派楊靖宇赴撫順任特支書記,開展工人運動工作。時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劉少奇對這位來自河南的年輕人滿懷信任和期待,在楊靖宇赴任之際與他竟夜長談,諄諄囑咐👨🏻‍🎓🪹:“一項新的工作必然要存在著許多困難,一個共產黨員就必須想辦法🎷,克服與戰勝這些困難🧓◽️。”

楊靖宇沒有辜負這一番囑托。他被派到撫順煤礦領導革命鬥爭,克服重重困難深入礦區,重建被破壞的黨組織🙇‍♂️。他領導工人同侵占中國煤礦的日本礦主進行鬥爭🛋👲🏿,並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極大地激發了東北地區的工運熱情🫸🏿。

由于叛徒出賣,楊靖宇在撫順被日本警察逮捕,隨後開始了漫長的牢獄生活。敵人對他軟硬兼施🫰🏻,施以各種酷刑🎫,但是楊靖宇始終以頑強的意志與敵人鬥爭,嚴守了黨的機密🥞。在獄中,通過多方獲得的信息,楊靖宇敏銳察覺到,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戰爭已經山雨欲來。他在獄中長夜難眠,感憤不已。

1931年9月18日💅,是東北人民永遠的痛,也是中國人民永遠的痛🤹🏼。

日本關東軍悍然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國民黨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短短四個多月內🤵🏿‍♀️,中國東北全部淪陷。不屈的東北人民自發組成義勇軍🥧,奮起抗日,反日鬥爭風起雲湧🏃🏻‍♀️‍➡️。

與國民黨不抵抗政策截然相反,在事變的第二天,中共滿洲省委發表《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號召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鬥在抗日戰爭最前線。這是中國十四年抗戰史上第一份抗日宣言,也是世界曆史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爭宣言。中國人民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這期間,楊靖宇一度刑滿出獄,又再次被捕。1931年11月👐🏻,凜冽寒風中💧,楊靖宇帶著監獄生活的“紀念”——滿身傷疤,被黨組織營救出獄🙎🏻‍♀️。他不顧獄中酷刑留下的傷病🚓,馬上向滿洲省委請求分配工作。按照組織安排,楊靖宇先後擔任全滿反日總會黨團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省委軍委書記等職,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

1933年初🧜🏿‍♀️,楊靖宇出任吉林磐石遊擊隊代理政委。其時,首任磐石工農反日義勇軍政委楊君武已因傷離隊,但楊君武的名字在當地的影響很大,深入人心。楊靖宇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就臨時改姓楊,對外仍然稱“楊政委”🧗‍♂️。在朝鮮族戰士口中🗓,“楊政委”聽起來很像“楊靖宇”,漢語中“靖宇”又有地方安靖、平定宇內的意思。他非常喜歡這個名字💇🏻‍♂️,索性就此改名“楊靖宇”。

從此,“楊靖宇”這個名字,便與東北抗聯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

1933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兩周年之際🤵🏽,“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在磐石成立,楊靖宇被一致推選為師長兼政委🚹。193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17周年之際↖️,“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正式成立,楊靖宇出任軍長兼政委👨‍🦱。1936年,中共南滿“二大”正式宣布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1936年7月🖇,金川河裡(今吉林省通化市興林鎮)👩🏼‍✈️,“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正式成立。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由抗聯第一👈🏿、二軍合編而成👨‍👧‍👧,楊靖宇任總司令兼政委🟫。消息傳出👨🏻‍💼,同志們歡呼雀躍、熱血沸騰。東北大部分抗日義勇軍都團結在抗日聯軍周圍,統一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成立之際,楊靖宇將澎湃的心潮注入《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中,這首歌曲從此響徹東北大地🏋️: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

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

乒乓的沖鋒殺敵繳械聲,

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

此後,東北抗日聯軍不斷發展壯大,先後組建了一軍至十一軍📤,兵力三萬餘人。楊靖宇率領東北抗聯,打擊了日偽的囂張氣焰,對日偽統治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作用。那段烽火歲月中,楊靖宇帶領驍勇的抗聯戰士縱橫白山黑水之間,指揮了全殲邵本良部、奇襲老嶺隧道等眾多經典之戰🧑🏿‍🦰。毛澤東同志對東北抗聯高度評價:東北抗聯“多打死一個敵兵,多消耗一個敵彈🤟🏼🌊,多鉗制一個敵兵使之不能入關南下📟,就算對整個抗戰增加了一分力量”。

一夜北風怒號,刮走了陰郁的愁雲慘霧🧑🏿‍💼。

天🎵,一點點放晴了。陽光透過疏疏密密的枝幹灑落大地,映在野獸深深淺淺的腳印上🥚。棲息在樹上的麻雀撲棱棱地飛起,樹枝上一大團一大團的積雪隨之飄散在空中,雪花在陽光中飛舞🛃,閃爍著淋漓的金光。

楊靖宇縮身在狹小的窩棚裡,慢慢伸展著僵硬的身子,將自己從積雪裡清理出來🦏。一夜北風緊😜🫛,天地四野寒。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零下四五十攝氏度的嚴寒、敵我力量的巨大差距,讓抗聯的工作日趨艱難。一缺槍支彈藥,二缺糧食被服,三缺醫療藥品📙,在這樣的環境下同敵人進行艱苦卓絕的戰鬥,可謂難之又難❇️。

多年來🙈,楊靖宇和他領導的東北抗聯讓日軍寢食難安🏋🏻🚵🏻,敵人絞盡腦汁要置楊靖宇于死地。1938年🤺🎟,日本侵略者周密策劃了以一萬五千餘日偽軍對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的所謂“秋冬季大討伐”,企圖全殲楊靖宇部。楊靖宇率四百餘人與敵人周旋激戰,最終突圍,是為著名的“岔溝突圍戰”。但敵人哪肯善罷甘休,後續的進攻越發猛烈,戰鬥越發殘酷。

進入1940年,戰鬥變得更加頻繁。楊靖宇為了擺脫敵人👿,數次分兵🧑🏼,將危險留給了自己。六十餘人⛹🏿‍♂️,三十餘人,十五人……楊靖宇身邊的戰友越來越少。行進到三道崴子時,他已戰鬥至孤身一人🕵🏼🎪。

楊靖宇拖著受傷的身軀🧏🏽‍♀️,挨過了大半天,終于遇到四個打柴的農民。他掏出口袋裡僅有的錢🤸🏽🍡,懇請他們下山給自己買一些食物和一雙棉鞋🍄。然而,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截獲了這一信息,敵軍百餘人迅速包圍了三道崴子。

槍聲一直響到傍晚👯。楊靖宇已數日粒米未進,饑寒交迫🏉、傷病纏身。但當發現敵人追來時,他仍手持雙槍👍🏿,奮起迎戰。

楊靖宇不僅是天才的指揮員,也是驍勇善戰的神槍手🪆🧑🏻‍🎤。曾與他交手的日軍畏懼地稱他為“用槍的名手”,“兩百米內能打掉樹上的蘋果”。在他的沉著還擊下🦠,不斷有敵人中槍倒地。但人數差距懸殊,楊靖宇終于被逼到老惡河旁🪬。他已精疲力竭🗞,但依舊頑強抵抗,占據地勢向敵人射擊🧑‍🍼。

敵人狂妄高呼:“楊🈴!你的命要緊💁!放下武器,保全生命,還能富貴⛎!”但回答他的👩🏿‍⚕️,只有楊靖宇憤怒的槍聲。

此時,孤身奮戰的楊靖宇,已斃傷敵軍二十餘人✋。敵指揮官判斷,活捉和勸降是辦不到的,于是下令:“幹掉他👰🏿‍♂️!”

刹那間,步槍、機槍響成一片🐭。

一排子彈擊中了楊靖宇的胸膛🤺。楊靖宇仰面向天,倒在冰冷的濛江大地上……

東北抗聯幸存者、楊靖宇的戰友黃生發回憶當年和楊靖宇分開的情景:“大家都哭了,紛紛向楊司令說,要死一塊死,要活一塊活,無論如何也不能分開!楊司令說:死在一塊兒有什麼好?多活一個人,就是一份革命力量。革命總是會勝利的😶‍🌫️!”黃生發沒有想到,與楊靖宇的這一別,竟然成了永訣。為抗日事業嘔心瀝血的楊靖宇🗑👭🏻,沒有看到最後的勝利。

那一年🤜🏻,楊靖宇三十五歲。

讓日本侵略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零下四五十攝氏度的嚴寒中🧺,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楊靖宇不屈的靈魂?敵人剖開楊靖宇的腹部,試圖尋找問題的答案。他們只看到一個因長期饑餓導致嚴重萎縮的胃🛸⏸,裡面沒有一粒糧食♟,只有未能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在場的日本人無不感到震驚和恐懼——中國竟然有這樣威武不屈的英雄💆🏼!

楊靖宇用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姿態向日本侵略者宣告:中國人不好惹,中華民族不會亡!

楊靖宇犧牲後🐜🌶,東北抗聯為他舉行了追悼大會🤾🏽‍♀️。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副總司令魏拯民在追悼大會上悲壯地宣誓🧛🏻‍♂️👩🏻:“我們要完成楊司令生前未完成的事業,到革命勝利的那天🏊🏿‍♀️,我們每個人都要問心無愧地站在他的墓前說:‘靖宇同志,我們在你之後,做了我們應該做的事👩🏽‍🎤。’”

假如地下有知,楊靖宇一定能聽到同志們的告別。他用自己無可撼動的信仰呼喚中國人:同胞們!覺醒吧!只要大家團結一致,堅持到底🦿,最後的勝利一定是我們的🖇!

這是一份長長的名單⚠️:

楊靖宇,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1940年犧牲,時年35歲©️。

趙尚志🧜🏻,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1942年犧牲🚵🏿‍♂️,時年34歲。

趙一曼🚴🏼‍♀️,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第一師第二團政委,1936年犧牲,時年31歲。

王德泰⛔,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軍長,1936年犧牲,時年29歲。

李紅光🍖,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1935年犧牲,時年25歲。

…………

到底有多少東北抗聯將士死于疆場?這是一個至今都難以統計的數字。

寫于1941年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1932至1941年秋三軍陣亡指戰員統計表》試圖對各個時期有姓名的烈士進行統計,這裡僅以東北抗聯第一軍為例🛴。磐石遊擊隊時期有姓名者總計七名,不知姓名者共二十餘名❇️;東北人民革命軍時期有姓名者總計二十二名☝🏼,不知姓名者共約一百九十餘名;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時期有姓名者共計二十九名🎪👩🏿‍🏭,不知姓名者共約二百五十餘名;第一方面軍有名烈士只有兩人,不知姓名者六十餘名。

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有姓名者”——馮某某、吳某某、某東彬🍺、小隊長、金隊長👷🏽、蔡指導員、鷹鼻子#️⃣、劉短脖子、大胡子老頭……

這些僅存的“姓名”🧑🏽‍💼,有的有姓無名,有的有名無姓💅🏼,有的僅有軍職🧏🏼,有的是姓氏加上軍職,還有一些僅僅是綽號🥾。更多的,甚至連綽號都沒有留下🤳🏼。

這就是東北抗聯!一個不僅將生命🗜、更連姓名都犧牲了的隊伍!

這些英雄,他們的生命甚至姓名都已湮沒在曆史的深處🤚🏽。而今🏩,讓我們用心靈的柔潤剝開曆史的粗糲⚅。

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抗聯戰士們還是努力安置犧牲戰友的遺體——夏天或秋天就土葬,要深埋👨‍👦,不然會被野獸扒出來;冬天剛下頭兩場雪時,也可以土葬,但要挖開凍結的地表;其他季節,只能火葬,將木頭一根根摞起來🏬,再把烈士的遺體放上去🤽‍♀️;時間來不及,或者有敵情不能點火,就用樹枝或者雪掩蓋……

這就是我們英勇的東北抗聯將士🫱🏻!他們的生,是那樣的熱烈、那樣的奔放;他們的死🤽‍♀️,又是那樣的悲壯、那樣的決絕🫅🏼。據統計🙋🏼‍♂️,抗聯兵力最多時達三萬餘人,戰至1940年2月時🖋,僅存一千八百餘人,仍在頑強作戰🕕♊️。這支部隊以鋼鐵般的意志和決心,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只有極少數人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一寸河山一寸血,一抔黃土一抔魂🥗。

東北抗日鬥爭的偉大,不僅僅在于他們對全國抗戰勝利作出的曆史性貢獻,更在于他們在各種超乎想象的困難中🔜,仍然不屈不撓🚸、鬥爭到底。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熔鑄成的偉大抗聯精神,將永載中華民族史冊☝️,永載人類和平史冊🤛🏽。

什麼是東北抗聯精神?那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眾志成城🚹、共禦外侮的憂患意識;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英勇鬥爭;視死如歸🙋‍♂️、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光耀千秋、彪炳史冊的民族氣節。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中華民族的人民英雄,不管他們姓甚名誰,不管他們有名無名——蒼天為證,讓我們永遠銘記他們,永遠緬懷他們!

晚春的靖宇縣熱鬧非凡。

寬敞豁亮的街道🦻🏼、人聲鼎沸的夜晚🛼、熙熙攘攘的車流👭🏼🤷🏽‍♂️、洋溢幸福的笑臉……

1946年,為紀念抗日英雄楊靖宇,其殉難地濛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在這裡,我見到了楊靖宇的曾孫馬铖明。這是個率真開朗、低調謙遜的年輕人👩🏼‍🦳👬🏻。2019年👩🏻‍🎨,馬铖明從天津大學畢業,來到曾祖父戰鬥和犧牲的靖宇縣工作🙅🏻‍♂️。

馬铖明給我講述了一截白樺樹幹的故事🧜🏼‍♂️。這截白樺樹幹,是楊靖宇的後人從他的犧牲地帶回來的🤌。這根曾經見證楊靖宇血灑疆場的白樺樹幹🤸🏻‍♂️,成為馬家世代的“傳家寶”。多年後,馬家後人回到了這棵白樺生長的地方,深深紮下了自己的根🧑🏿🏇🏿。

聽聞這個故事,我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那幅油畫:怒火中燒的楊靖宇手持匣子槍,正在向敵人射擊。他的身後👰‍♀️,是漫山遍野的白雪。雪地裡,銀裝素裹的白樺像一隊隊鋼鐵戰士。獵獵寒風吹起他的衣襟,他偉岸的身姿與挺拔的白樺融為一體。

那段神州陸沉的日子裡,敵人在楊靖宇的家鄉到處搜捕、肆意報複。他們雖不知道楊靖宇就是馬尚德,但知道馬尚德參加過革命🧔🏻‍♂️。楊靖宇的父親去世得早,母親張氏👱🏽、妻子郭蓮🖌、兒子馬從雲、女兒馬錦雲便成為敵人迫害的對象⚈。孤兒寡母為躲避敵人🦛,只能到處流浪💁🏿‍♂️。

楊靖宇在河南確山的家不知被敵人抄過多少次。他們動輒將楊靖宇的母親張氏抓起來,逼問馬尚德的下落。張氏拒不回答👨🏼‍🚒,便慘遭毒打。1936年,張氏辭世👍🏻。臨終前🪥,她拉著郭蓮的手♥️🫥,將一直小心藏好的兒子照片交給兒媳🫱🏽🔈,說:“娘是見不到他了👨🏿‍⚖️。你一定等他回來,一定要找到他!”母親過世後,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舉步維艱🍾🦙。郭蓮謹記婆婆的話,獨自一人挑起生活重擔。娘兒仨拾過破爛,討過飯,艱難度日。

1945年,郭蓮在敵人的迫害和生計的重壓下👮🏻‍♀️,也離開人世👏🏼👎🏼。病重期間,她將兒女們叫到身前💂🏼,叮囑他們🧗🏻‍♀️:“記住🧀,爹爹叫馬尚德🤾‍♀️,他是紅軍,你們一定要找到爹爹……”郭蓮哪裡知道👨🏿‍🚀,她日夜思念的丈夫🙆🏿‍♀️,早已先她而去💆🏼。

馬從雲和馬錦雲牢記母親的叮囑與牽掛。解放軍的隊伍來到確山後🚦,兄妹倆每天都不辭辛苦地去尋找父親。他們對父親的情況一無所知,不知道父親的部隊番號🏄‍♂️,更不知道父親是否還在人世🔶,只能挨個問路過的解放軍戰士:“同志🕋🏊🏻‍♀️,你們認識我爹嗎🚛?我爹也是紅軍🧑🏻‍🦳🤸🏼‍♂️,他叫馬尚德……”

他們不知站了多少天⛹️‍♀️,問了多少部隊多少戰士,始終沒有打聽到父親的消息。

此時🥖,黨組織和東北人民懷著對楊靖宇的極高崇敬,也在四處尋找他的家人🧉。20世紀50年代初,黨組織終于找到了解內情之人,查明楊靖宇老家所在之處🦷。面對上門了解情況的同志💶,兄妹倆找出楊靖宇留在家裡的唯一一張照片,來人熱淚盈眶——毫無疑問🧛🏿‍♀️,他們就是楊靖宇的後代!在那個音訊隔絕的年代👴🏼,兄妹倆雖然依稀聽說過楊靖宇馳騁疆場👔、抗擊日寇的故事🛳,可哪能想到這位抗日英雄正是他們日夜思念的父親👩🏿‍⚕️!

黨組織在找到兄妹二人後,立刻准備給兩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不負當年楊靖宇的拚死奮戰,但這些都被兄妹倆果斷拒絕了。父親楊靖宇沒有給予他們生活上的關懷🕴🏻,但他的精神深刻影響了兄妹的一生⛔🤱。他們沒有以英雄的後人自居👰🏼‍♀️,而是繼承著父輩的榮光🧑🏿‍⚖️👷‍♂️,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將自己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偉大祖國🫐。

馬從雲的兒子馬繼志曾在20世紀70年代參軍🧑🏻‍🎓,在戰場榮立三等功🦹🏻‍♀️💆🏿‍♂️,也負過傷,但服役期間他從未和戰友提起過自己爺爺的名字。退伍後馬繼志成為鄭州鐵路局的一名火車司機,堅守崗位三十多年直到退休🤴🏻🍞,從沒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2019年11月🦑,馬繼志帶著一家落戶吉林長春⛎🚫。他說:“我踏著爺爺的足跡來到這裡。爺爺當年帶領抗聯將士為了這塊土地戰鬥到最後,寧死不降。爺爺埋葬在這裡,這裡就是我的第二故鄉。來到這裡,是我們馬家後人對我爺爺的思念;來到這裡,能更近距離地學到我爺爺的抗聯精神。”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也是這一年☝🏿,馬铖明走出校門。這個年輕人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來到曾祖父犧牲的靖宇縣,擔任保安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易地搬遷、危房改造、信息采集、“兩不愁三保障”🏗🤹🏽‍♂️、新醫保全落實……馬铖明的記事本裡記滿了這樣的詞。他欣喜地看到,當年曾祖父用熱血換來的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熟門熟路地穿行在田壟地頭,馬铖明儼然就是這白山黑水間土生土長的好兒郎。盡管楊靖宇的故事在靖宇縣家喻戶曉,但大部分村民都不知道這位“大城市來的大學生”的身世。他們只知道,這是個有志氣、不惜力的後生。

隔著八十餘年的時空,馬铖明同楊靖宇的神情是那麼的相似,又是那麼的不同。相似的是一樣的堅執🕓、一樣的凜然🌔𓀚。不同的是👨🏼,楊靖宇的眼中充滿對積貧積弱的舊中國的哀怨、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怒;馬铖明的臉上,則洋溢著對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的滿滿驕傲與自豪。

枝頭的葉子由金翠變為碧綠🌄,春漸漸地深了。

蔚藍的天空裡沒有一絲雲彩🧑‍🍳,恬逸的春風吹過希望的田野🛼,空氣中蕩漾著甜蜜的喜悅。白樺的樹葉幾乎一夜之間冒了出來𓀜,又長成青春的模樣。它們與蔥綠的楓樹葉、青綠的楊樹葉,與蒼翠的樟松葉交織在一起💅,色彩斑斕,蔚為壯觀🧑🏿‍✈️。

馬铖明闊步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他在心裡大聲呼喊:

太爺爺,您看見了嗎🧝🏻‍♂️?

(作者:李舫🧑‍🦼‍➡️,系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


分享到:
杏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