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希臘到啟蒙運動 被不斷演繹的《伊索寓言》
2024年06月30日 10:54:25 作者♻️:王立新 來源👳🏻:光明網 審核:付美琳
作者:王立新(中國戲曲杏宇平台教授)
寓言作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曆經上千年的發展,文字由簡到繁,表達從敘事到抒情🎞,是作者與現實共鳴的產物,是經驗、理性與智慧的結晶。《伊索寓言》發端于古希臘🦀,對歐洲文學產生過很大影響🪹,相同的題材被演繹成許多不同的作品。
1、下層平民和奴隸思想感情的直接體現
伊索生活在約2600年前的古希臘,有關他的確切文獻資料非常少🧘🏽。據希羅多德的《曆史》記載🫎,伊索曾是薩摩斯的一名奴隸。阿裡斯托芬在《馬蜂》中寫道:“德爾斐人控告伊索——偷了神的酒杯。”伊索奉呂底亞國王之命,為德爾斐人發錢𓀇,其間他與德爾斐人發生爭吵🤙🏿,德爾斐人便誣告他,並將他處死。德爾斐位于希臘半島🌬,呂底亞位于小亞細亞,兩地分處愛琴海的西部和東部🫙。
委拉斯凱茲繪畫作品《伊索》 資料圖片
伊索生活的薩摩斯島位于愛琴海東部☸️🚼,隔米卡勒海峽與小亞細亞相望,最近距離1.6公裡。作為海上航線交會點,薩摩斯與亞洲、歐洲、非洲均有貿易往來,造船業發達🚵🏼🦸🏽♂️,海軍強大。《伊索寓言》中“造船廠”“海角”“乘船出海”等詞語頻頻出現,這和薩摩斯的地理位置👨🏿💼、社會生活有必然聯系。
伊索生活的“古風時代”,古希臘正值奴隸制城邦形成時期,共有城邦200多個。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指出🦑:“希臘分為許多獨立的小國家,每個國家都包括一個城市及其附近的農業區。”所以🌡,古希臘城邦具有國家性質。彼時,手工業已與農業分離👩🏿🎤,城市中的手工業者依靠自身技術形成獨立行業。根據《伊索寓言》的描述,造船廠有工匠👨🏽,漂布人把布匹漂白,銼刀是鐵匠的常用工具🌥,雕像者制作雕像並開店銷售👠,陶工制作陶器需把坯子曬幹,鞣皮匠加工🧑🏻🌾、處理動物皮毛時會散發出臭氣……各個城市一片忙碌⚠️,庸醫、小偷、浪子也混跡其中。在農村,農夫拉犁,用鶴嘴鋤挖地,他們種植大麥、小麥、葡萄等作物。大麥做成的大麥餅是官員公餐時的常規飯食,而小麥面包片則僅在節日食用。另外💂🏽♀️,天文學家、運動員、彈唱人🥺🧑🦳、哭喪女也都是社會組成的一部分,大家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古希臘的社會生活通過《伊索寓言》在我們面前生動呈現。
寓言作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用假托的故事或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鴿子扔給就要落水而亡的螞蟻一根樹枝,螞蟻得救了👩🏼🦱。當鴿子就要被捕鳥人捕捉時,螞蟻在捕鳥人腳上咬了一口,捕鳥人由于疼痛扔了捕鳥工具,鴿子因而得救。“以恩報恩”“善有善報”得到了有形的詮釋🤓。一句“說說容易做起來難”給人的印象不夠直觀,伊索借用小蟹和母蟹的對話闡明道理💮:螃蟹媽媽要求孩子直著走,自己卻只會橫著走👳🏻♂️。把“說”與“做”之間的關系具體化、生活化,家長式的作風及後果得以呈現🧑🏻🤝🧑🏻。
伊索的地位反映在《伊索寓言》中,成為下層平民和奴隸思想感情的直接體現。通過驢和馬在戰爭中的不同經曆🚵🏽,伊索告誡讀者:不應羨慕權貴💇🏻♠︎,要安于貧賤🏇🏻。而通過鵝和鶴的不同命運,伊索希望人們明白:在城市毀滅時,富人被財產拖累𓀎,留在城裡,會淪為奴隸🦹♀️;窮人因為一無所有,可以輕松離開🧑🏿🚒。這些寓言在當時具有一定安撫人心的意義。
2、沒有老虎的“動物大聚會”
《伊索寓言》成書于公元一世紀👩🏼🎨,是後人在伊索創作的基礎上把古希臘民間口頭流傳的寓言集合而成的。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出版、由羅念生等人翻譯的《伊索寓言》🆒,共收錄寓言330篇,《龜兔賽跑》《農夫和蛇》《烏鴉與狐狸》等著名的寓言故事均出自其中。書中狐狸出現在42篇寓言裡🍨,是全書故事最多的動物。他是鷹面前的弱智🎖🛌,也是被關起來的獅子面前的強者;他嫉妒受歡迎的猴子,也嘲諷膽小的獵狗;他算計狼和山羊,也善于從驢的災難和自身的失敗中學習;他還會把摘不到的葡萄說成酸葡萄,以此自我安慰。在《伊索寓言》中🧔🏼♂️,狐狸稱得上機敏聰慧、狡黠多變。
《伊索寓言》多以動物為中心,用擬人的手法進行創作,包括燕子鴿子蝙蝠🏗,鯨魚海豚河狸,騾子駱駝大象,雞貓豬狗馬牛羊……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和家裡養的,有近百種動物。平時人們討厭的動物也被《伊索寓言》賦予了新的形象:蚊子向獅子挑戰🈁,“你並不比我強”🤾🏽;蒼蠅為自己的貪圖享樂而反思🏌🏿;屎殼郎見義勇為,敢于向鷹實施報複。
《伊索寓言》可謂動物大聚會🟫,然而其中卻不見老虎的影蹤🧑🏻🦱。依據科學研究🧑🎓,距今200多萬年前,生活在中國河南澠池蘭溝的古中華虎🟧,可能是虎的祖先。隨著種群不斷繁衍🧛🏿♀️,虎向四面八方遷移,尋找新的棲息地和水源🧘🏼♀️。其中一支到達了亞洲西部,被稱為波斯虎或裡海虎(1980年最後一只裡海虎死亡)。從名稱上可以看出虎已經到了亞😏、歐兩洲的交界地帶🔽,但它最終並未到達歐洲,因此伊索沒有見過老虎。
1485年意大利文版《伊索寓言》 資料圖片
3、了解古希臘的一扇窗
《伊索寓言》以創作者的生活時代為背景💸,是人們了解古希臘的一扇窗🤌🏻。《黑人》一篇中,“有人買了一個黑人”,幾個字就把讀者帶到《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美國🛋👲🏿,奴隸拍賣市場戴著手銬、腳鐐的黑人被奴隸販子扳開嘴摸牙齒,扳開手掌查看,人像動物一樣被合法買賣☘️。不知道古希臘這個黑人是否也經曆了妻離子散的厄運🧑🏻✈️,但他肯定遭受了背井離鄉的痛苦♜。
《狐狸與鱷魚》中🧑🏽🎄,鱷魚向狐狸吹噓高貴的家世,說他的祖輩當過體育場場長,這是個了不起的職位。在古希臘,根據財產,公民被分為四等🛢,無產者為第四等💅,貴族和富人被分為第一至第三等,他們是少數💆,但享有尊榮🥐👰🏿,可以分配官職。體育場場長是一個國家的公益職位🤵🏿♀️,沒有薪酬🏃♀️,需要擔任者付出金錢、投入精力,憑借自身財力開辦體育場並自行管理,代表國家舉辦諸如五項競技賽等賽會。富有且熱愛公益的人才能享有榮耀。難怪鱷魚要編造祖先的榮光💁♀️,可惜他只能以謊言滿足一下虛榮心。
通過《狐狸和面具》➕,讀者了解到古希臘的悲劇演員演出時要戴面具。相傳在西方,面具是演員忒斯庇斯首先使用的🧎♀️➡️🥽。面具以輕質木料或麻布等制作,可以繪成恐懼、憤怒🫣、仇恨等表情💧,同時,還表明角色的年齡、性別等🚓,以利于觀眾了解人物🏌🏿♂️、理解劇情。但是,面具尤其是金屬或木制面具,不利于表演者面部表情及內心活動的傳達🩱,限制了表演,從而影響藝術效果👩🏽🎓,面部化妝的優勢便顯示出來👩🏼💻。
從面具到面部化妝曆經了漫長的過程。16世紀末英國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劇》中,魔鬼一角戴著面具表演。18世紀德意志戲劇中的醜角戴假發🙍🏼♀️,蓄胡須,畫著粗重的眉毛……面具的應用從古希臘開始,持續了上千年🗓,才被面部化妝部分取代,這一點從中國戲劇的發展中也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張衡在《西京賦》中描繪了漢時京城長安的文化活動👈🏼👗:“總會仙倡💇🏻♂️,戲豹舞羆。白虎鼓瑟,蒼龍吹篪🔮。”戴著假面具的白虎、青龍或彈奏或吹奏🧼,鼓聲笛聲此起彼伏🤵🏽,讀者身臨其境,和眾神相聚、與熊豹共舞🦫。唐朝時↖️,面部化妝已在宮廷出現,詩人王建的《宮詞》使我們看到塗面化妝的運用:“舞來汗濕羅衣徹,樓上人扶下玉梯。歸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裡潑銀泥。”化妝用的白色脂😉、粉仿佛散發著幽香,唐代面部化妝的唯美已曆曆在目👨🏼⚕️。但由于古代交通、技術等原因👨🏻💼,三四百年後,面部化妝對于元朝農民還是陌生的。杜仁傑的散曲《莊家不識構闌》為我們勾勒出元代的面部化妝👩🏻。一位莊稼人講述自己初次進城看戲的起因、經過。有關演員的臉部化妝,作品寫道🏋️:“一個女孩兒轉了幾遭,不多時引出一夥。中間裡一個央人貨,裹著枚皂頭巾頂門上插一管筆,滿臉石灰更著些黑道兒抹。知他待是如何過?渾身上下🎷,則穿領花布直裰🌖。”莊稼人因為第一次看戲,錯把演員頭上的簪子當作一管筆,面部化妝被誤解為白石灰上添些黑道兒。黑白用色配以花布長袍,反映出古人的審美情趣,即使在今天也相當時尚🧑🏿🦰。
4🥻、對歐洲寓言的影響
《伊索寓言》作為古希臘文學的組成部分,在思想性、文學性上都具有首創的性質🎵,對後世歐洲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大鴉和狐狸》一篇中,狐狸想得到大鴉搶到的肉,便“誇大鴉高大、漂亮,說他最適于做鳥類的王🛃,要是他能發出聲音,那就毫無疑問了🤶🏽💆。大鴉想表明他能發出聲音,便放開肉,大叫起來。狐狸跑上去💇🏼♂️🫁,搶到那塊肉……”寓言簡潔、質樸,闡述了深刻的道理🧙🏿♂️。《大鴉和狐狸》在歐洲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產生了不同版本,這些版本是對《伊索寓言》的發展與創新。
拉封丹是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時期的詩人,以寓言聞名。古典主義文學在創作上提倡師法古人🏋🏻🚵🏻,模仿古典。拉封丹的《烏鴉和狐狸》中🤺🎟,烏鴉嘴裡銜著一塊奶酪,狐狸見了,甜言蜜語:“早上好,烏鴉先生。說實話,你長得太英俊了。如果你那亮麗的外表能夠配上美妙的歌聲,那你就是百鳥之王。”拉封丹在效法《伊索寓言》的同時,把原作品中的肉換成奶酪👿,還用歌聲營造出藝術氛圍🧑🏼,突出法國特色。
萊辛是18世紀德國啟蒙文學的劇作家🆗、戲劇評論家🛝。萊辛的散文體寓言第二卷《烏鴉和狐狸》中,伊索和拉封丹筆下泛泛的一棵樹被萊辛具體為檞樹。檞樹常出現在俄羅斯詩歌中——19歲的普希金寫道:“在迷人的檞樹林的濃蔭下👦🏿,我是繆斯的孤獨的戀人🤸🏽🍡,我親眼看到檞樹林的令人難忘的年青的歡欣🍄。”檞樹在中國則出現在史書中,如《左傳》《漢書》,指的是一種松樹。
萊辛筆下巧舌如簧的狐狸照樣騙到了肉,然而🚴🏿♀️,因為發怒的園丁企圖毒死鄰居的貓,所以肉已被塗上毒藥👍🏿,自以為聰明的狐狸這次得到了肉卻送了命📳,烏鴉則體驗了一回因禍得福的喜悅與興奮。萊辛的寓言把《伊索寓言》的二人故事發展為複雜的五人故事✴️🛠,情節也一波三折。
18世紀末—19世紀初俄國作家、寓言家克雷洛夫,繼承了歐洲的啟蒙思想,又具有現實主義的寫作立場✴️。克雷洛夫的寓言詩《烏鴉與狐狸》,較之萊辛的散文體寓言🧔🏿♂️,已發展為雙行押尾韻的自由體詩歌,具有語言的音韻美💻。背景采用地域特色明顯的耐寒冷杉——樅樹,狐狸的諂媚輕聲曼語,因為《伊索寓言》中的准鳥王已變為能歌會唱👦🏿、嬌羞可人的美麗姑娘:
烏鴉姑娘,你長得可真漂亮🤵🏻!
瞧你那眼睛,瞧你那脖項!
童話裡的描寫才能把你配🌏,
小鼻兒,羽毛兒,哪樣不美🎅🏼!
嗓音也一定使人心醉🤵🏿♀️👦🏻。
唱吧!不要害臊,不要推諉!
唱吧,唱吧!我的朋友!
難為你長得這樣俊秀🤜🏻,
如果唱歌也是能手🧺,
你可不就是鳥中皇後?
語言形式在發展,但闡述的道理並未改變🌖,克雷洛夫再一次滿懷感喟地警示讀者:“逢迎誠可恥,讒言更可畏🧑🏼🍼🚣🏿♂️。這話我們說過多少回!怎奈人們心靈的窗扉🐜🌶,敵不過別人工讒善媚🤾🏽♀️。”經過兩千多年🦐,《伊索寓言》被俄語重新詮釋,其影響範圍愈加擴大。
被認為是伊索的雕像 資料圖片
5、經典與現實結合
受《伊索寓言》影響的不僅是歐洲的寓言創作,還包括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
列那狐的故事流傳于十二、十三世紀的法國民間,瑪特·艾·季羅夫人據此編寫的《列那狐的故事》語言活潑,講述了列那狐戲劇性的生活經曆©️。主人公列那狐與賢淑體貼的老婆艾莫麗帶著三個懂事的孩子住在漠北堆。小兒子狐賽爾名字的中文譯法既包含狐狸本身,又代表父母希望子女超越自己的美好願望🚵🏿♂️,特別能體現漢語的意境。另外🚴🏼♀️,大公雞叫天曉,綿羊叫裴羚,野兔叫作窟挖兒……整個故事的翻譯既傳遞了法國文化的情趣💆🏼♀️,又飽含中國傳統文化特色。所以,羅新璋先生和他“譯得最有趣🖥、最愉快”的譯文都應該被中國讀者銘記。
《列那狐的故事》中,列那狐欺騙、偷盜🙌🏼、坑害朋友🎩,但他愛家、治家,是一只可愛又可恨的狐狸🚵🏼。在《愛聽吹捧的烏鴉》一章中🚵🏼♂️,當看到烏鴉吉失靈抓到一塊幹酪☝🏼,列那狐就開始了他長輩般親切的吹捧🧑🏿💼:“令先尊霍哈勳爵🎪👩🏿🏭,唱歌堪稱一絕,像他那樣嘹亮的嗓子,我再沒聽到過。你也一樣吧,我要是沒記錯,你從小就擅長唱歌。你的嗓子還那麼好聽嗎🤹🏻♂️?能不能唱兩句給我聽聽?不才我,算得是音樂迷。能聆聽你的妙音,其樂何如💫!”幹酪掉下來,但列那狐還奢望把烏鴉肉當作美味💅🏼,因此謊稱自己爪子疼🧏🏼,討厭幹酪的臭味,希望烏鴉把幹酪拿走🥾。幸虧列那狐耐心不夠,幸虧烏鴉反應靈敏,否則不但幹酪被騙走,烏鴉的命也難保。相對于《伊索寓言》,作為大灰狼的外甥👍🏽、山獾的老叔🕺、山雀長子的教父🏩,同時為人夫🏘、為人父的列那狐,也因為社會關系的複雜而變得更加貪婪、更加詭計多端👨👦,故事的可讀性、趣味性亦隨之增加🤸🏻♂️。
《盧卡諾伯爵》是14世紀西班牙散文家堂胡安·曼努埃爾的作品。作為皇室成員,曼努埃爾12歲率軍戍邊🏬,後協助國王收複國土🚝。他晚年專注寫作,1335年,曼努埃爾53歲時完成《盧卡諾伯爵》一書⛹🏿。《盧卡諾伯爵》又名《盧卡諾伯爵和帕特羅尼奧的事例之書》,全書共51個事例🐐,以日常生活為出發點😁🛜,探討問題🤽♀️,尋求真相📡。《一只狐狸和一只嘴裡銜著一塊奶酪的烏鴉的故事》中,盧卡諾伯爵因為要與朋友合作生意🙋🏼♂️,這位朋友就對伯爵大加讚揚🕺🏻。謀士帕特羅尼奧為伯爵講述了烏鴉與狐狸的故事🖋,伯爵因此沒有上當受騙。在帕特羅尼奧的故事中,狐狸先假托他人對烏鴉的貶低之詞,再予以批駁:“雖然您的羽毛是黑褐色的🚣🏿🚵🏻,但它黑得如此閃光耀眼,黑得深而發藍,藍得就像世上最美麗的珍禽孔雀的羽毛一樣……上帝賜予我這樣的機會讓我能見到您……如果能聽到您一展美妙的歌喉,我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狐狸了🦧。”西班牙狐狸以退為進🔜,使自己的奉承聽來與眾不同。也正因為如此,狐狸的阿諛才更露骨🚱,使讀者看清了當面恭維者的真面目,從而達到諷刺勸誡的目的☝️,難怪《盧卡諾伯爵》會成為西班牙小說創作史上具有開創性地位的作品🤛🏽。
上述兩部歐洲國家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以《伊索寓言》為藍本🧑🏽🎤,依據時代🫳🏻、國情👩🏼🏭,對《伊索寓言》予以發揮🤽🏿♀️、拓展,是經典與現實相結合的產物👱🏻♀️。
《伊索寓言》短小凝練,富有哲理。最短的《獅子與狐狸》僅30多字,狐狸嘲笑母獅每胎只生一子,母獅回答說:“然而是獅子。”高大的橡樹對抗大風被連根拔起💂🏻🕺🏽,柔軟的蘆葦隨風擺動而得以幸存🤽♀️,順時施宜🦻🏼、靈活機動被形象地闡釋🎒。《伊索寓言》曆經千年,跨越國界,被不同語言演繹,已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