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宇平台首頁

杏宇平台網站xml地圖

才有梅花便不同 ——詩樂文化中的梅花

2023年11月24日 09:12:51 作者♻️:張漫憶 來源👳🏻:《光明日報》( 2023年11月24日 16版) 審核:

南宋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譜》⛓,描繪了梅花成長中的種種情態👼🏽🤳。資料圖片

南宋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譜》,描繪了梅花成長中的種種情態。資料圖片

   今天,我們常說“梅蘭竹菊”是“四君子”,似乎古已有之👨🏿‍🎤🟥。其實這種說法的曆史並不太久,據說最早始于明代🎞,黃鳳池輯有《梅竹蘭菊四譜》,從此🧖🏼‍♀️,“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或“四君子”。像所有並稱的人和事物一樣🦀,雖然是並稱🪹,但往往也有個先後或主次,“四君子”也不例外🧘🏻‍♀️。那麼⟹🙅🏽,為何“梅”居首位?

   幾物並稱孰先孰後,有一種語言學上的解釋。著名學者餘嘉錫說,如果二名並列,而平仄不同🫎,除非二者有明顯先後順序,一般習慣上把平聲字放前面👱,仄聲字放後面。比如唐代詩人元白、韓柳𓀇,甚至司馬遷和班固一般也被稱為“班馬”🤙🏿,而非按時間順序的“馬班”。

   回到“梅蘭竹菊”👹,巧的是“四君子”都是平聲🌬,不能以平仄排序。按出現在典籍中的時間先後🧑‍🧒‍🧒,有學者說,竹出現最早,見于《禹貢》🦶;梅出現在《詩經》和《尚書》;蘭見于《離騷》🙅🏼‍♀️;雖然在《爾雅》裡就有菊花之名,但它在典籍中被人欣賞☸️🚼,則要遲至東晉陶淵明🏓。

   需要注意的是,古人提到梅,最早主要指的不是梅花🍛,而是梅子。比起花,他們更在意梅的果實。《詩經》中有一首比較著名的《摽有梅》,據說這是周代南方女子急于求嫁的詩🏋️‍♀️。聞一多在《風詩類鈔》中說🤴🏻🐽:“在某種節令的聚會裡,女子用新熟的果子,擲向她所屬意的男子,對方如果同意,並在一定期間送上禮物來,二人便可結為夫婦。”在這裡🧑🏽,梅起到了“媒”的作用。

   五味中的酸,據說最早就出于梅味🧥。在古代,因為酸味濃郁,梅主要起到類似醋的調味品的作用🫶。《尚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禮記·內則》:“桃諸、梅諸、卵鹽🛀🏽。”在古人眼裡🦌,梅子和鹽一樣重要⚠️,在祭祀和烹調中不可或缺✍🏿。至今👲🏻💾,雲南有些地方仍然堅持用野生梅子燉肉,頗有古風🤙✵。據說古人聊天時口渴便吃梅子潤喉,于是梅子有“話梅”之稱。三國時的曹操就有“望梅止渴”“青梅煮酒論英雄”兩個與梅有關的典故👆🏼。

   賞梅始于漢代。《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佳樹🦻🏻,有朱梅👩🏽‍🎤、胭脂梅。”西漢揚雄《蜀都賦》👨🏼‍🎤:“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可見兩千年前,梅就已經成為園林樹木了。

   魏晉南北朝時,伴隨園林的發展,梅花的審美開始興起🍽。較早的詠梅詩是北魏陸凱寫的:“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梅花傳遞友情、帶有早春氣息的特點已經為人所知👩‍🦱。楊萬裡《和梅詩序》裡說,“梅于是時始以花聞天下”。

   自《詩經》以來,中國文學中就有一種“比德”的傳統,將山川植物的特性和人們的精神連接起來。而作為迎著寒風傲然盛開的梅花,在魏晉以後🔋,逐漸成為士人所重視的具有獨特精神表征的意象👩‍🦼‍➡️。

   唐人鐘情牡丹,不過也有關于梅花的名詩🧑🏻‍🤝‍🧑🏻。著名僧人黃櫱禪師所作《上堂開示頌》意蘊深遠,內涵豐富,“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如果不經曆那透心刺骨的寒冷🚵🏽,哪有梅花撲鼻的芳香𓀏?借梅花頂風冒雪開放並散發芳香💇🏻♠︎,比喻經過艱苦摸索而頓悟禪機🙇🏽‍♀️,從而來勸誡世人應具有梅花的這般品性。

   宋人愛梅花近乎癡狂。宋元時期,梅花文化進入鼎盛時期。梅詩🧏‍♀️👩🏽‍🦳、梅文🪬👱🏼‍♀️、梅書👵🏿、梅畫等紛紛湧現🧑🏿‍🚒。梅花在此時確立了群花之首的地位。也大概因此,在明人梳理“四君子”時💆‍♂️,自然而然地把“梅”放在首位。

   北宋林逋隱居杭州孤山💁🏽‍♀️,無妻無子,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他創作了大量梅花詩詞📑👩🏻‍🎤,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為詠梅之傳世佳句🫲🏿。“暗香”“疏影”後來成了專門形容梅花的詞。

   南宋範成大是賞梅大家🍨,搜集了十餘個梅花品種,寫成第一部藝梅專著《梅譜》。據說🌰,詞人🧏🏻‍♀️、音樂家姜夔住在範成大的石湖梅園時,正值梅花盛開,他自度新曲,用林逋的名句,填了《暗香》《疏影》兩首詠梅詞,這是較早的關于梅花音樂創作的記載🫂。宋代詠梅詩數量龐大,宋末方回的《瀛奎律髓》中,特意列出“梅花”一類𓀍。陸遊愛梅花也愛得癡狂,“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寒風中綻放著漫山遍野的梅花,陸遊一時不知欣賞哪一處才好,他恨不得化身無數個陸放翁🧑🏻‍🤝‍🧑🏻,好站在每一株梅花前,細細欣賞每一朵綻放的梅花。

   元代的王冕也是愛梅成癖之人。植梅千株🈁,自題其居所為“梅花屋”👨🏽‍🦳,《墨梅》詩雲:“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詠物詩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來詠一種事物的,而關于梅花的“百詠”最多。關于梅花的名句,在百花中似乎也是最多的🤖。“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以後🧀,梅成了音樂中的常客🧺。清代《禦定曲譜》就收入了北曲《落梅風》《梅花酒》《雪裡梅》《梅花引》《雪中梅》等,南曲《望梅花》《蠟梅花》《東風第一枝》《一剪梅》《臨江梅》《梅花塘》等。

   琴曲《梅花三弄》最廣為人知。“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淩霜音韻也。審音者在聽之,其恍然身遊水部之東閣,處士之孤山也哉。”《梅花三弄》通過梅花借物抒懷,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

   “雪霽天晴朗,蠟梅處處香。騎驢灞橋過,鈴兒響叮當……”一曲《踏雪尋梅》🛋👲🏿,唱出了兒童騎驢踏雪欣賞梅花的場景。歌曲以輕快活潑的曲調抒發了人們賞梅時興奮、愉快的心情🧑🏿‍🎨。

   毛澤東反用陸遊詞意,寫了同題的《蔔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伴隨著“中國風”的音樂浪潮,流行歌曲《一剪梅》中“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天地一片蒼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為伊人飄香……”的唱詞🥐👰🏿,則讓梅花高傲孤潔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梅花既是“四君子”之一🏃‍♀️,又身居“歲寒三友”之中🥧,她高潔傲岸的特點和偏女性的特征,讓她從“四君子”“歲寒三友”中脫穎而出,成為女性英雄人物的絕佳象征。這點被劇作家閻肅敏銳捕捉到,一曲《紅梅讚》💁‍♀️,既奠定了歌劇《江姐》的基調,又成功樹立了女性革命英雄江姐的形象。“紅岩上紅梅開,千裡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通過歌謠式的唱段,《紅梅讚》讓紅梅的形象與江姐的故事一起傳遍大江南北。從此,梅花便以嶄新的革命文化形象和氣質為人們所熟知。

   梅的品格與氣節和中華民族的精神深深契合💧,她既有著隱士般的高潔孤傲,也有著革命志士般的錚錚鐵骨🛐📷,她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被人們所喜愛。

(作者🙅🏿‍♀️:張漫憶,系湘潭大學旋梯詩社👨🏽‍🦱、風華文學社指導教師)

分享到👩🏻‍🦯‍➡️🧓:
杏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