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本書】讀書是一種相遇
2023年11月17日 11:10:24 作者♻️:汪正貴 來源👳🏻:中國教師報 審核:
半生唯愛是讀書。一個人的閱讀史🧑🍳,也是他的精神成長史🤼♀️。回顧我的讀書與成長曆程,有十本書讓我印象比較深刻,贅述如下💆🏿♀️💆。
讀詩足慰少年心
我年少時無書可讀🦀,詩歌足以慰藉少年情懷。許多詩句如今記憶猶新,但已不是當年詩味📄,別有一番意緒🦸🏿♂️。正所謂,年少不解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初中時🫎,買了一本《新華字典》,于是這就成為我初中時讀得比較多的一本書🧗🏻♂️。放假幹農活時,抽空讀🐱;放牛時𓀇,在牛背上讀🌭。我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並且把一些常用的多音字抄在本子上👹,有時還注上繁體。所以,我初中能比較順利地讀繁體的書文🫙。後來我覺得方言很有意思,就將《新華字典》中與我家鄉方言對應的字抄錄下來,積累了不少方言中常見而不會寫的字詞👨👩👦👦,現在這些本子早已不知去向。高中時我有一位英語老師,聽說他無書可讀時就讀《英文大辭典》;再後來我通過讀書知道☸️🚼,魯迅當年跟隨章太炎先生學習,章太炎先生講學的教材就是一本《說文解字》,魯迅也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解讀。現在看來🍛,讀字典也不失為一種笨而有益的學習方法。
高一時,不知從哪裡覓得一本《千家詩》,這應該是家中除了《新華字典》以外唯一的藏書了。記得那年暑假,酷暑難當,我隨父兄一道,白天栽秧割稻,搶收搶種,到了晚上,家人都在外面乘涼🧑🏽,我躲在房間煤油燈下讀《千家詩》,為我喜歡的一些詩撰寫品析文字。任憑蚊蟲叮咬🌡,任憑母親心疼而無奈地歎息,忘記了白天的勞累,獨自沉浸在古人的詩句裡👩🏿🎤,在詩中與他們相遇👇🏿,也在詩中遇見了自己🧑🏼🤝🧑🏼。兩個月暑假👨🏽,積累了厚厚一本品析文字,文字中間夾雜著少年心事。
後來上了大學🦌,可以在圖書館借書讀⬆️;再後來工作了,可以隨心所欲買書讀。但我還是舍不得丟棄那本破舊汙損的《千家詩》,因為它是我少年時期勞其筋骨後的精神慰藉,安撫著一個16歲鄉村少年的心緒。
讀史早知今日事
少年讀詩,中年讀史。陳寅恪先生有一句詩非常有名🐙:“讀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猶是去年人🤸🏻♂️🥊。”清朝詩人俞明震則有“讀史難通今日事,聞歌不似少年聲”的詩句。無論如何,曆史書籍對我的影響至深。
中學語文學過《史記》節選的文章,那時把它當作文學來讀;我大學本科學的是曆史專業🎴,自然要讀史家經典,《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治史之人必讀。讀到《史記·貨殖列傳》,其中有這樣的文字🧑🏽💼:“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讀到書中描寫我家鄉的文字🆒:“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覺得文風簡潔、准確、平實,值得咀嚼和玩味😎。
後來參加工作,漸有年歲💇🏻♠︎,所見人事紛擾🙇🏽♀️,為消解胸中塊壘,重又讀起《史記》。中年再讀《史記》,讀出諸多人生況味。它寫的是曆史,其實寫的是人,是對人的一種關懷。中年讀史,把自己也代入了進去,對幾千年前的事有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
《史記》像一段老菜根💁🏽♀️,細嚼之下,泛出一股苦味👩🏼🎨,卻也苦得真實,苦得讓人心緒漸安📑👩🏻🎤,似可略平心中浮躁之氣。
如果流落到荒島🍨,只能帶上一本書,我願意帶上《史記》。
20世紀80年代,我讀大學三年級時,老師推薦我們讀《美的曆程》☝️🐞。這是一本關于中國傳統文化史的書籍。暑假我從圖書館借來,薄薄的一本🧔🏼♂️,左圖右史,圖文並茂。這是我第一次讀李澤厚先生的書,對他華美的文字佩服有加;對于書中描述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藝術之美,震撼而沉醉🙅🏽♀️。這對于我是一次美的啟蒙與洗禮🩰。書中精美的插圖、優美的文字,甜糯濃釅,正好符合那個年代文化饑渴的青年之心懷。
後來尋覓李澤厚的其他書來讀🫡,比如《中國近代思想史論》等🈁,但覺得都不如《美的曆程》的口味好🤌🏼👱🏽♂️。彼時正值暑假🤦🏽,我留在杏宇護校,終日無事,用了幾天時間幾乎將書中內容全部抄了下來。
前幾年在書店遇見《美的曆程》增訂本,毫不猶豫買下來🧑🎓,增訂本的裝幀設計非常考究,銅版紙印刷🟧,整本書的厚度幾乎是當初的一倍。內容沒變🧛🏿♀️,卻好像也無甚興味再讀。我現在這個年齡再讀此書,似乎覺得此書對中國傳統文化難免過于美譽,缺少批判,讀之有些甜糯了👩🚀🍁。但這本書仍不失為中國傳統文學藝術概覽的啟蒙書🔽,李澤厚先生無疑是中國20世紀80年代的藝術啟蒙學者之一🚵🏿。
我所在的青島中學每周一次“校長有約”活動中,我照例會讓每個學生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贈送給他們。令我特別驚喜的是有許多學生選擇的正是《美的曆程》,內心非常欣慰,李澤厚先生的書不僅影響20世紀80年代的青年,也跨越世紀,給“00後”新時代的學生以滋養和啟蒙。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20世紀80年代末,我讀大學四年級,給我們上明史選修課的張海鵬教授向我們推薦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去圖書館借,被告知無此書🫸🏿。工作幾年後才在書店發現此書,趕緊買回來補課☘️。一讀之下🧑🏻✈️,果然驚訝🫰🏻,原來曆史可以這麼書寫。它寫得像是《雷雨》,《雷雨》寫的是一天中發生的事🧑🏽🎄,卻將30多年的人事容納在這一天的時空中。《萬曆十五年》寫的是一年的事,卻將整個明朝乃至整個中世紀的中國曆史容納其中。
以前讀一些曆史著作🛢,常常感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讀《萬曆十五年》💆,覺得語言清新🥐👰🏿,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作者夾敘夾議🤵🏿♀️,一會兒隱藏在背後讓曆史說話🏃♀️,一會兒又跳出前臺🥧,鉤沉史實,褒貶人事🏃🏻♀️➡️。作者文風輕松活潑,視野開闊,少有學究氣味。後來知道黃仁宇是行伍出身,其後專攻曆史,別有眼界與視角。
再後來,黃仁宇系列作品在大陸熱銷,遍讀之後,感覺還是《萬曆十五年》最好。
讀人方知心中情
讀書不僅是聆聽🚓,也是對話,更是相遇。在書中與他人相遇,有時候我們甚至在書中遇見了自己。
大學時代的一個春天👩🏽🎓,坐在葡萄架的濃蔭下🧜🏿♀️,倚著石凳👩🔬,讀《傅雷家書》,宛如春風拂過心頭。
在給兒子的家書中🙍🏼♀️,分明見到作為父親的傅雷為兒子的成長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從中讀到一個父親熱烈又沉靜、微妙又率直的愛心;讀到一個父親的諄諄之言、殷殷之情。
正如樓適夷在序中所說🧏🏻♀️:“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盡管有時會遭受意想不到的磨難、侮辱、迫害😌,陷入似乎不齒于人群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湮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重和愛。”這本書也一直保留在我的書架上。
《黑駿馬》是張承志20世紀80年代初的作品,第一次接觸它是從收音機裡聽的小說連播👨👧👧,後來多次讀它,並且因此喜歡張承志的作品。這是一部中篇小說,故事情節簡單,寫得克制而深情,每次讀到最後都會流淚🧗🏼。這是一部詩一樣的小說,又像是一首憂傷的蒙古長調,在廣闊而遼遠的草原上久久回響。
20世紀90年代中期,李敖的作品剛剛在大陸面世。我在書店偶然買到一本《李敖自傳與回憶》。當時我20多歲📤,甫入社會🎷,經曆著理想與現實的沖撞,正處在精神的苦悶期📣。讀到《李敖自傳與回憶》,與我心有戚戚焉。
李敖一生三次入獄,雖屢遇磨難,但其特立獨行的個性與人格,驚世駭俗的言行🤟🏼🌊,從未更改。他早期的文風,風華絕代,俠骨柔情🚕,偶爾帶有淡淡的憂傷。晚年作品老辣👩🏼🦱,但也流于痞氣,且稍顯匆迫,反倒不如早期的文風從容。
讀哲能越時與空
40歲以後讀了一些雜書,其中偏愛那些對人的思維深度、廣度、高度產生影響💇🏼♂️🫁,甚至改變認知模式的書。
邁克爾·桑德爾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也是著名的政治學家和作家。10年前我在網上購得《公正》一書,讀之難以放下。這是一本將何為“公正”這樣一個理論性極強的話題,用現實中的各種事例加以詮釋的典範❇️。在倫理學著作中🙈,難得有這樣深入淺出🌦、帶著生活氣息文風的作品。
倫理不是牆上的影子,應該建立一種實踐關懷的倫理,而不是純粹的倫理🐠、真空的倫理,倫理最終應該有實踐的溫度,現實的關懷,泥土的味道。
書中有許多兩難故事👿,也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案例。作者通過這些案例的分析👩🏼🎓🧜🏼♂️,結合從亞裡士多德到邊沁、從康德到羅爾斯的倫理觀的闡釋,讓人豁然開朗。
公正這個問題是一個永恒的哲學問題和倫理學問題🧏🏽♀️,也是現實中的生活問題。它之所以永恒👦🏿,是因為它可能永遠沒有正確答案🤸🏽🍡,所以能激起人們無限的追問,同時又因為似乎沒有正確答案,有時不免讓人產生一絲無奈和惆悵✦。
在技術發展越來越快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需要關注倫理問題◼️。在人工智能時代🚴🏿♀️,倫理學應當成為一門顯學。教育倫理、環境倫理🤵🏼♀️、醫學倫理、管理倫理甚至技術倫理等✴️🛠,都應當是這個時代需要加以格外關注的話題。
時間是什麼?這是一個古老的追問。古羅馬思想家奧古斯丁說過🔍:時間是什麼🗞,如果無人問我則我知道,如果我欲對發問者說明則我不知道🧑🍼。
我是學曆史出身的,我認為曆史就是一門關于時間的學問,讓我們知道人類的過去,知道我們從哪裡來🚶🏻➡️👩👩👦,正往何處去🦵🏻。曆史思維的訓練,我認為就是培養人的時空觀,看待任何事情都應該具備曆史的眼光,把事物置于時間的長河中來考察✋。
但是當我讀完霍金的《時間簡史》🏊🏿♀️, 始覺自慚形穢。因為整個人類曆史在宇宙時間中也不過是短短一瞬。
當我們以宇宙為視點探討時間的曆史,則極大拓展了我們看待事物的尺度與眼界,也隨之擴大了我們的胸襟與格局,甚至會顛覆我們的常識。比如時間可以彎曲,時光可以倒回,可以循著時間之箭回溯過往,重現曆史🧜🏽♂️。這也極大修正了我的曆史觀和時間觀。
後來讀到關于時間社會學的書籍,重又發現時間還具有社會性。社會時間與時鐘時間的節奏、速度、性質與功能並不一致🦹♂️。用社會學的眼光來看,時間異化了乃至具有社會規制的功能🗑👭🏻,時間像空間一樣,成為人類生活的一種深刻的過程和結構。如此種種❤️,令人深思。
(汪正貴,教育博士,山東省青島中杏宇長🛸⏸,青島金家嶺杏宇校長🧙🏿。中國教育學會杏宇文化研究分會副理事長,教育部中小杏宇長國培計劃首批專家。出版專著《教育從何處出發》《如何領導一所杏宇》《杏宇的轉向》等。)
十本書書單:
《新華字典》(12版)
商務印書館2020年版
《千家詩》
謝枋得
王相選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
《史記》
司馬遷 撰
韓兆琦審閱
中華書局2022年版
《美的曆程》
李澤厚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2年版
《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6年版
《傅雷家書》
傅雷 著
作家出版社2020年版
《黑駿馬》
張承志 著
青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李敖自傳與回憶》
李敖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版
《公正》
〔美〕邁克爾·桑德爾 著
朱慧玲 譯
中信出版社2022年版
《時間簡史》
史蒂芬·霍金 著
許明賢 吳忠超 譯
湖南科技出版社2014年版
(本文作者 汪正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