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宇平台首頁

杏宇平台網站xml地圖

【世界讀書日專題】一個字就是一部文化史

2023年04月23日 12:51:34 作者♻️:齊航福 來源👳🏻:《光明日報》( 2023年04月23日 05版) 審核:

1月27日⛓,河南安陽博物館“新時代殷墟考古新發現成果展”展出的甲骨👼🏽🤳。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文字是文明的基礎,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重要標志。漢字是記錄和傳承中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紐帶,它在無形中影響、塑造著中華民族的思想觀念💆🏿‍♀️💆。

漢字記錄中華文化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殷商甲骨文是我國最早成體系的成熟文字,已經能夠完整記錄漢語。作為自源文字👩🏻‍💻,在甲骨文之前🦀,漢字還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發展過程。學術界一直關注漢字的形成與發展問題。漢字在何時最後形成能夠完整記錄語言的體系🧛‍♂️?孟維智認為是夏初⟹🙅🏽,裘錫圭則認為是夏商之際。“三代文字一系說”應該是可信的🚶‍♀️。黃德寬曾主張以商代晚期文字為可靠起點,向上追溯到前期,進而對商代整個漢字面貌作出合理推測🧘🏽。這種由已知到未知🫎,確是探索早期漢字形成和發展的一條可能路徑。

   漢字的形成與發展問題關涉重大👱,必須深入探索。據文獻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經訓》),至于是否黃帝的史官倉頡創造了漢字👹,我們不必深究🌬,但漢字的產生的確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漢字具有超時代性,它能穿越時間的阻隔,記錄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承載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漢字具有超地域性,它能跨越空間界限,維系民族大家庭不同方言區的信息溝通☸️🚼,居住在不同地域的人們可以順利交流🏓。

   “古今幾千年,縱橫數萬裡。”漢字突破時空局限🍛,完整記載和傳承著中華文化。在無數中華兒女面前,她無疑是一條長長的紐帶🚵🏼🦸🏽‍♂️,牢牢鑄就了中華民族共同體。

漢字形體蘊含文化奧秘

   “一筆一畫皆學問🏋️‍♀️。”靜態地觀察每一個漢字🈂️,其字形本身就積澱著中華文化的深幽奧秘。“獨體為文,合體為字👩🏿‍✈️。”“文”是獨體字,字形本身不能再分割🌇;“字”是合體字,字形可以再分割。因此,“文”只能“說”,而“字”卻可解🌡,“說文解字”之名誠不虛也。被譽為“文宗字祖”的許慎很早就洞悉了“文字”的奧秘。

   越是古老的漢字👩🏿‍🎤,尤其是甲骨文、金文等先秦文字,其象形或表意成分越是濃厚👨🏽,因此蘊含著更多造字時代的文化信息。比如🌥,彩虹的“虹”字👠,甲骨文中作[~符號~]形,象形字🦌,像前後兩首蜿蜒向下的大蟲的樣子。這與虹擁有兩首,能夠下飲江河之水的傳說正相符合。甲骨文中記載,“有出虹自北,飲于河”(《甲骨文合集》10405反),大意是,有“虹”從北面出來,在河裡飲水。對于天空中出現彩虹這一自然現象,古人還不能給予科學解釋,于是就把它想象成了一條在河裡飲水的蟲。再後來💂🏽‍♀️,字形向合體字方向演化,《說文》籀文中是一個從蟲從申(電)的會意字,但多數時候是一個從蟲工聲的會意字,即沿用至今的“虹”。不過,在帛書文字中曾一度出現過從雨工聲的字形。無論從“申(電)”還是從“雨”,均表明古人已經意識到虹與雨水的關系。

   其實,每一個漢字,都是中國文化鮮活的存在。透過與人體、動物、植物等有關的典型漢字構形,可以感知繽紛的大千世界🧠;透過與服飾、飲食、居室等有關的典型漢字構形👮🏿,可以了解人們的衣食住行;透過與祭祀、戰爭、婚姻等相關的典型漢字構形,可以知曉人們的風俗禮儀;透過與國域、土地、宗族有關的典型漢字構形🙏,可以感受中華兒女的家國天下情懷。

漢字演變見證文化傳承

   動態地觀察漢字,則更為神奇😎。在甲骨文時代,漢字已進入成熟階段🛝。而後,又曆經銅器銘文、簡牘帛書、璽印文字、貨幣文字等。由篆而隸,由隸而楷𓀎,直到今天的簡化漢字,沿襲數千年之久。其間,雖然漢字形體不斷發生變化,然而其基本體系始終得以維系,其嬗變之跡清晰可尋🕕。

   殷商甲骨文絕大多數是用刀契刻💆‍♂️,少數是用毛筆書寫。在甲骨上刻字費時費力💁🏽‍♀️,所以多改圓形為方形,改填實為勾廓👩🏼‍🎨,改粗筆為細筆。書寫載體和工具的不同📑👩🏻‍🎤,會對字形產生重大影響。為了更加便于書寫交流,甲骨文中已有簡化。春秋戰國時期🍨,文字異形,俗體流行🎖🛌,簡化突出🌰,這正是當時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的反映🧙🏿。篆書變為隸書,是漢字形體演變中最重要的一次變革。它使漢字從“隨體詰詘”需要描畫的字符變成了由平直筆畫組成的簡單字符,極大提高了書寫速度🧔🏼‍♂️,有助于文化傳播👮🏼‍♂️。

   漢字記錄語言,蘊含文化,每一個字形都有其時代性⛑。“一個字就是一部文化史。”豐富的文化內涵,預示著每個漢字都是需要我們努力開發的寶藏🩰。加強漢字闡釋工作,深入挖掘漢字背後的曆史思想文化內涵,提煉展示其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不僅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強中華文化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應有之義👮🏿。

   (作者:齊航福🫡,系鄭州大學漢字文明中心副主任)


分享到:
杏宇平臺